創業創新、協同制造、現代農業、智慧能源、普惠金融、益民服務……《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“互聯網+”行動的指導意見》4日發布,明確了11項重點行動和7方面保障支撐措施,提出了發展目標。此舉意味著中國全面開啟通往“互聯網+”時代的奇幻大門。
兩個月來,新華社記者進企業、探園區、訪專家,感受神州大地上“互聯網+”的強烈脈動,采擷有識之士的真知灼見,探究中國全面擁抱互聯網后經濟社會發展的美好前景。
“如果說阿里是在網上開店,互聯網工業就是在網上開工廠”
提供家庭廚房的“回家吃飯”網;提供在線預約推拿師服務的“功夫熊”;將用戶與奢侈品制造商直接連接、一副法國依視路眼鏡只要169元的“必要”……
6月6日至7日,北京亮馬河大廈,“贏在中國”舉行了一次“將‘互聯網+’進行到底”的特別節目,創業者們相繼登臺,分享互聯網創業的酸甜苦辣。大廳內座無虛席,不少人站立旁聽。
這是時下華夏大地“互聯網+”熱潮的一個縮影。
就在3個多月前,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制定“互聯網+”行動計劃。
一石激起千層浪。幾個月來,從部委到地方,從互聯網企業到傳統企業,加快了行動步伐。
青島,傳統的制造業強市,去年就提出發展互聯網工業,著力打造互聯網工業城市。
“從生產組織方式上看,如果說阿里是在網上開店,互聯網工業就是在網上開工廠。”青島市經信委副主任王敬元說,“很多企業很想‘互聯網+’,但是不知道怎么做。我們精選了20個典型案例,還準備建一個兩化(信息化和工業化)融合創新體驗中心。”
“堅定決心,擁抱互聯網。”青島市市長張新起說,“我們要有當年培育‘五朵金花’、發展品牌經濟的決心和干勁,集聚資源、強化措施、優化環境,全力推進互聯網工業發展,為制造業發展插上互聯網的翅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