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是否滿足客戶指定的注塑機要求?
3. 是否跟足客戶或項目工程師分模線,入水位置,頂出方式等指示?
4. 是否跟足開模評審意見?
5. 是否已參考客供模圖或以往同一客戶的模具設計圖?
6. 模具結構是否合理?
7. 上、下模分模面是否合理?
8. 行位、斜頂、縮哥大小是否合理?
9. 易扣前模,后模,行位、斜頂等產品是否考慮用防扣模的結構對應?
10. 油缸行位同前;蚝竽5冉佑|面配合是否已考慮采用擦穿角?
11. 模具強度是否足夠?
12. 內模模具大小及厚度是否合理?
13. 內模,行位之枕位大小是否足夠?
14. 內模螺絲大小、位置是否合理?

15. 壓座,勾腿的強度是否足夠?
16. 前后模的支撐柱大小及數量是否合理?
17. 頂針、頂塊等出模設計是否考慮充分?
18. 是否已考慮大斜度斜頂運動的穩定性?
19. 開模及合模的順序控制是否
20. 頂針撞行位(或油缸行位)是否考慮預復位系統?
21. 機械鎖扣及復位劍是否碰運水進出口及吊?椎?
22. 朝上行位彈弓是否夠力?
23. 是否已做整套模具的運動過程分析?
24. 熱流道系統或熱咀系統選擇是否合理(包括熱咀腔尺寸)?
25. INSERT五金或塑膠件的模具是否考慮安裝穩定性、簡易性、安全性?
26. 特殊結構的模具設計是否有充分論證?
27. 模具組件裝配順序是否已論證OK?
28. 油缸選擇是否合理(力量、大小、固定方式、行程余量)?
29. 汽車模具設計時,模具無需配合的避空是否已設計?